“体育外卖”出圈,监管更要在线
发布时间:2025-09-24

本文转自:陕西日报

刘芊羽

在手机上下单,送来的不是餐食,而是一堂专业的体育课。这种被称为“体育外卖”的上门服务正悄然兴起,主要面向青少年提供体适能培训、中考体育提分等多样化辅导,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。

“体育外卖”的出圈并非偶然。“体育外卖”由教练携带器材上门授课,时间安排灵活,既可省去家长接送奔波,又可针对孩子的弱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课程,提升锻炼效果。

然而,作为“上门经济”的新形态,“体育外卖”在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存在监管滞后的问题。目前,“体育外卖”教练资质、课程科学性、器材安全性等关键信息,多依赖平台单方面介绍或口头承诺,存在“货不对板”的消费风险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“体育外卖”游走于“线上平台+个人服务”的模糊地带,极易成为监管盲区,甚至存在涉及用户隐私安全等隐患。一旦发生课程纠纷或安全事故,由于线上交易的虚拟性、场地流动性和书面合同的缺失,消费者常常面临平台与教练相互推诿、投诉无门的维权困境。

新业态的发展往往领先于监管。这既是市场活力的体现,也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。“体育外卖”不仅可以服务青少年,还可以服务职场人士、银发族等,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。唯有规范发展,才能真正释放其作为消费新风口的价值。

上门经济, 这种被称为

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,保障消费者权益,亟须构建起多方协同的“体育外卖”监管防护网。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行业标准,明确私教资质认证、器材质量标准、服务流程等,填补制度空白。平台应严格落实商家准入机制,强制要求教练持证上岗、器材合规认证,并完善服务评价与纠纷处理机制。同时,家长也应增强防范意识,优先选择正规平台和服务资质明确的教练,避免权益受损。

唯有监管及时在线,各方携手共治,“体育外卖”这一新兴业态才能行稳致远,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新动力。